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4月7日发布的《2025年3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3月,在三年使用车龄的情况下,大部分车型保值率有所提高,二手车整体保值率回归理性区间。
二手车车源量回升
数据显示,3月,二手车车源量为71.65万辆,环比提升15%,同比提升三成以上,今年以来首次实现“双增长”。
调查发现,新车销售火热是二手市场活跃的主要原因。3月,汽车以旧换新扩围刺激了整个需求端的消费热情,春季用车需求显著增加。部分地区开始试水二手车交易补贴。
记者注意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有关汽车消费方面,主要涉及“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延伸汽车消费链条”“有序减少消费限制”等内容。具体来看,政策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战略合作伙伴精真估的数据员李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已经表明了“消费”的重要地位,除了已经实行的以旧换新之外,还提出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并明确指向二手车消费市场多个问题。
此外,商务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2025年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出补贴时间自今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针对报废的要求是“国四”及以下的排放标准中型、重型营运货车,更新的车辆要求是指纳入到目录的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
李明认为,商用车和乘用车一样是国家“两新”政策重点。本次财政补贴力度有所加强,老旧运营的用户和车主对于价格比较敏感,补贴的效果有望提升,本次的更新对新能源货车的推广有一定推动作用。
豪华品牌保值率稳定
《报告》显示,3月,MPV、中大型车和中大型SUV保值率位居各级别保值率榜单前三位,保值率分别为58.9%、55.9%和55.7%。相比之下,紧凑型轿车和中型SUV分别因市场规模缩小和单价较高的原因,导致相关车型保值率成绩较低。
调查发现,与新车市场电动化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不同,目前豪华品牌二手车仍以燃油车型为主,且消费市场普遍认可豪华品牌二手车产品价值。受此因素影响,宝马、雷克萨斯、路虎等传统豪华品牌保值率位居前列,保值率均在五成以上。此外,传统豪华品牌保值率成绩逐渐恢复稳定,几乎所有豪华品牌保值率环比呈微幅变化。
记者注意到,前不久特斯拉将其辅助驾驶功能引入国内市场,现有车主的出售计划有所延后,导致该品牌保值率环比上涨1%,达51.3%。
近两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导致合资品牌二手车保值率有较为明显的下滑。而这一趋势在3月份得到显著改善。数据显示,3月,合资品牌保值率明显回升。其中,本田、丰田和大众位居合资品牌保值率榜单前列,保值率均在52%以上。
对此,李明认为,由大众、别克品牌发起的新车销售“一口价”受到众多品牌的模仿,尤其合资品牌基本都在执行类似方案,并且常与新车换代相结合。而二手车的报价通常都包含了避险因素,当一口价成为固定不变的参考因素之后,二手车报价可以适当提高。
自主品牌方面,3月自主品牌保值率小幅下降,仅吉利、奇瑞等少数几家品牌保值率逆势上涨。其中,继2月保值率降幅最大后,3月五菱品牌保值率进一步下降0.7%,以45.4%的保值率位居倒数第二位;红旗品牌位居最后,其保值率仅为44.2%。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
如何在提升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同时,确保新能源车保值率的稳定运行?
《报告》显示,3月,插电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分别为45.4%和45%,环比分别下滑1.6%和0.2%。对于这一变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插电混动车型保值率下滑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智驾功能成为二手车消费者参考的重要因素,在比亚迪已将智驾功能成为“标配”的影响下,旧款产品的劣势更为突出,功能上的差异无法以“车况好”来弥补。
李明介绍说,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混动车型是二手市场的热门商品,但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厂商主动停产混动转而研发纯电动车型,技术路线的变化使上述品牌旧款车型的保值率呈下降趋势。
为破解这一难题,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在软件升级过程中,汽车企业应尽主体责任,升级后的产品仍需满足各项国标要求。同时,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市场监管总局还发布了《汽车召回用户指南》,内容涵盖消费者关心的汽车召回基本知识、如何进行车辆缺陷线索报告、如何进行车辆召回范围查询、如何配合生产者实施召回维修和常见召回维权等内容,指导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