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观察丨“链”上世界:中外目光再次聚焦上海车展,融合共进趋势不改

2025-04-30 15: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懿)

车展观察丨“链”上世界:中外目光再次聚焦上海车展,融合共进趋势不改

2025年04月30日 15: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郭跃

不止于展览规模、参展企业继续刷新纪录,全球知名整车、供应链企业,以及海外经销商、主流媒体的齐聚,更凸显了2025上海国际车展,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魅力和实力。

在关税战愈演愈烈、搅动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背景下,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如约而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知汽车制造商、供应链企业悉数登台。上海市贸促会统计,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将有近万名海外经销商到访。

此外,奇瑞、长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车企邀约了数百家海外媒体前来参观。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豪迈表示:“我们邀请的海外嘉宾和合作伙伴是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一次,超过5000人,远超去年。会有许多国际顶级的技术大咖、商业大咖集结在奇瑞展台。”

各个展台上挤满的“洋面孔”,彰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化吸引力。在这背后,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广阔前景无疑是源动力。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第16年稳居全球第一,积累了足够“家底”的中国汽车走上全球舞台水到渠成。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640万辆,连续第二年领跑全球。


岚图汽车CEO卢放

那么,关税战能遏制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发展势头吗?2025上海车展开幕前不久的岚图L3级智能架构技术发布会采访环节上,岚图汽车CEO卢放向记者表示:“岚图并没有出口美国的规划,美国提高相关关税对岚图没有什么影响。”他继而提到:“美国对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关税之际,中国与欧盟宣布重启电动车关税谈判,这对于岚图来说,没准是好事呢。”

卢放此言,也是目前中国汽车出口的写照。从整车出口角度来看,目前,中国车企的“出海”布局,除了继续深耕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中东、东南亚等此前优势国家、地区,大多集中力量将欧洲视作首要拓展市场。从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汽车11.6万辆,仅占全年汽车出口总量的1.81%。

长达16年的规模领跑,更让中国汽车产业建立起全球最丰富、完善的产业链条,全球整车、供应链企业在中国深耕已久,中外双方已相互依托、密不可分。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

曾见证、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由小到大的合资车企,就是最好例证,关税战同样难以改写他们的发展步调。2025上海车展前夕的上汽通用汽车媒体沟通环节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直言:“我们在密切关注关税问题。上汽通用汽车及友商所有在售车型的国产化率都非常高,至少95%以上零部件都是国产,当然也有部分零件从国外进口,但量很微小,所以目前我们没有计划调整终端售价,影响会由企业自己克服。”

卢晓还提到:“在4月7号董事会上,中美股东双方对上汽通用汽车未来发展的思路高度一致。目前,续约谈判正在进行中。”

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扎根已久,且股东双方大都紧密捆绑,但部分依赖进口、或正积极打造进口渠道谋求转变的美国车企就只能暂且停滞。关税战打响后,福特汽车宣布暂停向中国市场出口F-150 Raptor、Mustang、林肯领航员等车型。通用旗下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宣布暂停在中国市场接收新订单,仅保留“意向订单”入口。更早前,特斯拉Model S、Model X两款进口车型,在中国官网销售页面上已不再提供单独的“订购新车”选项。

那对于全球化企业来说,关税战“威胁”会让他们轻易放弃中国市场吗?答案也已显而易见,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引领潮头的中国汽车已站上技术高地,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创新引擎,并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

2025上海车展期间,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确实有一些门被关上了,但是另外一些门也打开了。世界始终是在不断变化的,危机意味着有危就有机,每一次危机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会给汽车行业带来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凭借全球化管理经验及对中国市场的充分理解和深刻认知,我们将重点聚焦于制定区域未来战略、提升本土运营效率,同时加强中国区与全球业务的协同联动。“

“在电驱化和智能化等很多技术领域,中国是非常领先的,中国的消费者正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我们相信可以帮助补充并丰富日产全球产品线。”他强调:“我们在中国研发、设计、生产的车型都不止考虑要在中国成功,也要实现出口,将中国这么好的产品、科技带给全球,这就是我们在中国的主要发展战略。”马智欣具体阐述。

马智欣还以具体案例呈现:“我们本次将两款新能源车型带到了上海车展。未来,这两款车型都会出口全球,在中国本土市场和海外市场同时销售整车出口对我们至关重要,目前相关业务进展顺利,这两款新产品将在一年之内开始出口。这也是我们对‘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的一个成果兑现。

但需注意的是,中国零部件产业或将迎来阵痛。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达171.5亿美元(仅为海关税则列明汽车或机动车辆用的零部件),占中国零部件出口总额的15.6%;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15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当年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5.1%。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考虑跨国零部件贸易的库存期和切换供应商的周期,相关关税加征措施实施后,一定时间后我对美零部件出口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这就倒逼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丰富产业布局、开拓更多市场、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图/文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责任编辑: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