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汽车产销双降,“插混”助推新能源持续增长
7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28.6万辆和226.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8%和11.4%,同比分别下降4.8% 和5.2%。陈士华表示,7月车市进入传统淡季,部分厂家迎来高温休假,产销节奏有所放缓,整体市场表现相对平淡,环比、同比均呈现下降。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4万辆 和9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7%,市场占有率达到43.8%。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动。目前各汽车厂商推出的插电和增程车型越来越多,且竞争力也很强。”陈士华说。
2、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破50%,王传福预言成真?
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172万辆。其中,传统燃油车销售84万辆,新能源车销售87.8万辆。由此,新能源车首次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王传福在今年3月曾预言,“估计未来三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会突破50%,甚至会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崔东树表示,新能源乘用车月销渗透率首破50%大关,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助推形成的。首先,中国汽车制造业有完善的体系布局。同时,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企业与新能源车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中国品牌插混、增程技术不断突破,成为新能源增量的重要贡献者。还有,在由新能源推动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过程中,中国车企纷纷全力参与其中。
3、淡季不淡,流通协会预计7月乘用车销量约175万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7月全国乘用车终端销量约为175万辆,与6月基本持平。近几年夏季车市淡季不淡的特征日益明显,中国车市正从“普及化”向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市场特征过渡。
流通协会介绍,近期,以宝马为代表的多家车企宣布退出价格战,新车价格回升。车企结合上半年战果,对市场预期、产品结构及销量节奏进行了优化调整,部分车企拒绝“内卷式”恶性竞争,减少销量压力,改善终端价格影响因素,车市进入平缓期。
4、流通协会:活跃度提升,预计7月二手车交易158万辆
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938.29万辆,同比增长7.0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1.43万辆;累计交易金额为6252.12亿元。其中,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50.65万辆,同比增长63.5%。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7月二手车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58万辆左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随着报废更新政策的实施和补贴标准的提高,更多车主选择报废老旧车辆并购买新车或二手车,进一步提升了二手车市场活跃度。同时,新车市场在经历二季度激烈“价格战”后,7月新车成交价格逐渐企稳,为二手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5、连续五个月下滑,上半年进口车累计销售32.42万辆
2024年1-6月,我国进口车累计销售32.42万辆,同比下滑11.1%。从月度销量看,6月整体进口车市场销量稳定在低位;除今年1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36.6%以外,2-6月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两位数下滑。
流通协会表示,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导致近几年我国汽车进口持续低迷,汽车进口量历经四年连续下滑后,“去库存”仍是2024年主要任务。
6、7月汽车召回超90万辆,法系占比78.76%
7月,国内乘用车召回结束了上半年逐级走低的趋势,快速抬升并成为年内第二高点。共10个品牌分12批次,累计召回乘用车907345辆,同比增长484.63%,环比增长577.18%。
7月,乘用车召回集中度较高。法国和日本各有2家品牌发起召回,合计召回882695辆乘用车,占召回总量多达97.28%,是推高7月召回规模激增的主要原因。
7、涛涛不绝:比亚迪领先 长安下滑,传统新能源分化加剧
尽管中国品牌的份额取得了新突破,但由传统新能源车企所构建的市场格局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7月,首次入围榜单前十的零跑汽车挤掉了长城汽车,导致入榜TOP10的传统品牌数量由原来的8家掉至7家。虽然入榜的传统车企数量减少了,但7家企业的合计销量却比之上月有所提升。
在几家传统新能源车企中,比亚迪借助DM-i车型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紧随其后的吉利、长安,或许是受车市传统淡季的影响,在7月的零售销量及增速均有所放缓,长安新能源的整体销量更是大幅下滑17.86%至17.06万辆。奇瑞则如其所言,在新能源领域愈发的“不客气”。
8、稳固高端基盘、加速智电转型,BBA酝酿反击
除了宝马的营业收入在二季度及上半年实现小幅增长外,BBA在其它关键财务指标方面均交出同比下滑成绩。尽管形势严峻,但三家企业在稳固高端产品基盘,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根据新车规划酝酿着反击。
展望下半年,BBA的业绩都将迎来一定改善,加之重磅新车的逐步落地,三家未来在全球及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将不断得到巩固。正如齐普策所说,“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宝马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面临逆境时。”
9、跃跃御市:汽车国企“六小龙”离万辆关口还有多远?
在新能源汽车的加持下,自主品牌乘用车7月销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汽车国企“六小龙”的销量增幅远超自主品牌的平均水平。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极狐,不论是销量,还是同比增速,全都保持大幅领先。
有分析认为,如果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极狐的月销量有望在今年突破万辆的关口。去年12月,岚图和智己的单月销量曾一度突破万辆,红旗新能源也曾在去年数次跨过这道坎。不过,月销突破万辆犹如昙花一现,“六小龙”在今年都没曾迈过这道关口。
10、跃跃御市:奇瑞超长安、追比亚迪,自主五虎增速分化严重
7月,比亚迪、奇瑞和吉利的销量均实现大幅的增长,并分列自主品牌的冠、亚、季军;相比之下,长安和长城的销量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也让“自主五虎”的座次出现了不小的变化。被视为“黑马”的东风自主,在7月再次冲击自主品牌得头部格局;广汽自主和上汽乘用车不仅离“自主五虎”越来越远,而且至今都没能扭转负增长的势头。
从广汽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埃安的销量从今年2月以来一直下滑,拖累广汽自主整体“六连降“。“今年上半年,昊铂、埃安都没有上市新车,技术路线上暂未覆盖PHEV,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古惠南表示,“下半年我们有三款产品,会迎来新的销量增长;2025年广汽埃安或会推出插电混动车型。”
11、跃跃御市:1万、2万、5万,新势力7月站上不同销量台阶
7月,几家新势力的销量呈现5万、2万、1万辆的阶梯状分布;其中,理想汽车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位列榜单第一位;零跑汽车和蔚来汽车继续位列第二梯队,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也同时突破10万辆大关;小米汽车与小鹏汽车、哪吒汽车虽然同处1万辆的梯队,但其销量或许已经明显高于后两者,并有望在年底前晋级月销2万辆的梯队。
12、7月A级车:比亚迪"双雄"霸榜,ID.3再进前十
7月,秦PLUS继续突破4万辆,驱逐舰05同比增长超一倍,比亚迪“双雄”持续霸榜A级车市场的冠、亚军。同时,秦PLUS和驱逐舰05终端价格十分坚挺,“荣耀版车型的上市价格一步到位,所以终端一直都没什么优惠,但这并不妨碍消费者的选购热情。”比亚迪销售人员表示。
时隔8个月,上汽大众ID.3以月销0.72万辆的成绩,再次进入A级车榜单前十,在7月“淡季”实现销量环比上升。此外,长安逸动PLUS和名爵5的意外滑落,也给ID.3上榜提供了契机。
13、7月B级车:帕萨特持续领跑,BBA价格回调
今年以来,帕萨特已经拿下了6次月度销冠,持续领跑细分市场,得益于此,其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已达126259辆,成为细分市场中唯一突破10万辆的车型。同为“德系双雄”的迈腾,虽然脚步有所放缓,但仍以超万辆的销量优势压过日系一头。
高档合资B级车市场的格局依然稳定。从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来看,奔驰C级依然保持领先,距离10万辆仅一步之遥。宝马3系同样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今年累计销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在终端市场,BBA均回收了部分优惠,幅度在3千元至2万元不等。其中,宝马3系最为明显,终端优惠价格回调了2万元左右。
14、跃跃御市:奔驰E级重回燃油销冠,比亚迪汉断层式领先
7月,国产C级车的累计销量为71620辆,其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分别为56.47%、43.53%。在燃油车板块,奔驰E级在今年首次将月度销量冠军,从奥迪A6L手中抢了过来;而奥迪A6L的累计销量仍然占据不小的领先优势,如果保持目前的销量水平,有望拿下年度冠军。在新能源板块,不论是单月销量,还是累计数据,比亚迪汉全都实现断层式领先。
15、SUV迎新局:理想L6蝉联季军,问界M9连续4月入榜
7月,新能源SUV包揽销量前十榜单中的前七名,7款产品的销量占前十总销量的76.57%,优势巨大。在销量前十SUV中,中国品牌车型占据七席,销量占比达67.1%。
造车新势力的表现愈发亮眼。其中,理想L6已顺利进入增长期,6月、7月的销量连破两万辆并蝉联SUV月销季军,一定程度上扫去了MEGA失利所带来的阴霾。问界M9连续4个月入围SUV销量榜单前十,46.98万-56.98万元的售价更让其成为最能凸显中国汽车价值提升的产品之一。
16、7月MPV:腾势D9蝉联月度销冠 别克GL8插混发力
在7月MPV销量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占据五席,持续领跑MPV市场。其中,腾势D9蝉联冠军,广汽传祺旗下M8、M6、E8新能源三车上榜,岚图梦想家稳居前十。
合资品牌中,赛那与格瑞维亚两款日系车的销量,分列第二、三名;美系产品别克GL8一枝独秀,虽然排名滑落至第五,但别克GL8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开始爬坡,有望扭转美系MPV下滑趋势。
17、需求回暖,上半年汽车业利润总额同比增10.7%
上半年汽车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377.0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营业收入47672.2亿元,同比增长5.1%;发生营业成本41730.2亿元,同比增长5.3%。于卫宁分析,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活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规上工业利润增长。
崔东树介绍,6月,市场需求继续回暖,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中下游行业原料成本压力有所减轻,汽车行业产业链总体单车收入为33.3万元,产业链单车利润为1.3万元。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在低基数下产销数据较好,但竞争压力较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