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被对标 奔驰高管不忍了

2025-02-24 15: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姜智文)

反复被对标 奔驰高管不忍了

2025年02月24日 15: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郭涛

  幸亏奔驰还有段建军。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发布会的对标从“暗牌”走向“明牌”。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保时捷是在中国品牌发布会上出现最多的对标对象,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也不乏奔驰、宝马、埃尔法出镜对比。

  就在不久前的一场关注度非常高的某品牌发布会上,迈巴赫被作为竞品,从爬坡、过坑等多个纬度被全方位对标。这或许是段建军在上周末亚布力论坛上措辞激烈,罕见展现态度的导火索。

  2月22日,#奔驰高管怒怼恶意竞争#短暂登上热搜。根据新浪科技的微博记载,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5届年会上,直指“部分品牌为了吸引眼球、收割流量,不惜采用虚假宣传、操控水军、抹黑竞品等恶意竞争手段。”

  段建军更加明确地说出:“近年来,有很多品牌在新车发布会上,将奔驰的车型作为对标和对比的对象。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不排斥也不畏惧被对标和被对比。因为,每一次对标对于我们来说都强化了奔驰的豪华认知和江湖地位”,他说,无论是在产品技术上还是服务上,合理的对标,其实是用奔驰的标准推动行业的进步,为整个行业带来正向的促进。

  段建军同时强调,对不合理的错误的对标,奔驰不会放弃做出严正交涉,甚至是使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品牌的权益。

  在“对标”已经成为习惯的汽车品牌发布会上,往往外资品牌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这其中的复杂原因也是有苦说不出。可是沉默的后果是,在发布会的后续传播中,“对标”经过信息的二次编辑就成了“拉踩”,“灌水”更是形成了一种舆论氛围,歪曲了真实情况。

  这一次,明知“水军”可能会给自己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还是决定发声。作为奔驰中国的第一位中国籍一把手,段建军选择站在了品牌的前面。

  中国及全球业绩下滑,高管怒怼恶意竞争

  近年来,借势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换道超车”并推动高端化发展,向奔驰等引领的豪华车市场发起冲击。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各种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奔驰在中国市场受到较大影响。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同比下降7%至68.36万辆,并直接导致其全球业绩呈现下滑。

  2月20日奔驰发布的2024年财务报告显示,奔驰集团在2024财年营业收入为1455.94亿欧元,同比下滑4.5%;息税前利润135.99亿欧元,同比下滑30.8%;息税前利润率10.3%,比2023年的14.5%下滑4.2个百分点;净利润104.09亿欧元,同比下滑28.4%;工业业务的自由现金流91.52亿欧元,同比下滑19.1%。

  其中,奔驰乘用车2024年在全球共交付新车198.3万辆,同比下滑3%;营业收入也同比下滑4.4%至1077.61亿欧元;其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86.77亿欧元,同比下滑39.1%;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8.1%,比2023年下降4.5个百分点。奔驰在财报中指出,乘用车利润的下滑主要原因是销量的降低(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降价和产品组合不被市场所认可。

  甚至于,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首席技术官、负责研发和采购的薛夫铭(Markus Schafer),财报发布会现场的PPT上都出现了中文“卷”字。“描述当前中国竞争的一个词是‘卷’,这指的是‘内卷’,意味着某种东西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再进化。资源是有限的,令本地友商做出非理性决策,但这些努力几乎没有回报,我们不打算卷入这种往下走的循环中。”薛夫铭表示。

  去年,国家曾两次点名“内卷式”竞争。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作出明确表态,将强化对企业间过度竞争的合规引导和监管规范,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互黑互踩等市场乱象。在段建军看来,这些都为后续市场竞争规范定下了明确的基调。

  持续降本增效,开启史上最大产品、科技攻势

  为了改善当下中国及全球市场颓势,奔驰一方面将进一步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则将开启史上最大产品和科技攻势。“为了确保公司的竞争力,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简、更强大。”在发布会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表示。

  早在2020年,奔驰就启动了一项持续性的降本计划,目标是从2019年到2025年削减20%的成本。“其中15%~16%已经实现。”奔驰在本次发布会上透露,并提出到2027年将生产成本降低10%。未来三年,奔驰计划将全球产能保持在200万~250万辆的水平。

  事实上,自2月12日起,一项名为“Next Level Performance”的节约计划已陆续被外媒曝出。根据该计划,奔驰将通过裁员、优化、产线调整等措施,到2027年永久性节约50亿欧元,到2025年节约大概25亿欧元。

  与此同时,奔驰还将发起集团“史上最强大的产品和科技攻势”,并推出全面提升企业运营的举措。据悉,从今年的全新CLA开始,到2026年的全新改款S级轿车以及一系列AMG车型,再到2027年,奔驰将发起一场多达36款新车型的产品攻势;同时将在其整个产品序列中引入全新的家族设计语言,以及AI等一系列新科技。

  “我们即将为客户推出一系列科技赋能的全新车型,应用全集成技术堆栈、最新的AI技术,以及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线控转向系统等创新科技。”薛夫铭表示,“全新CLA是我们首款软件定义的车型,由我们自研的MB.OS架构驱动。之后,我们还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纯电GLC SUV。这将是我们中型细分市场的一个转折点。”

  尤其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奔驰将继续遵循市场条件、相关基础设施及客户需求,陆续推出电动化车型。奔驰集团希望在2027年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份额超过30%。

  作为全球产品攻势的一部分,奔驰未来三年里将有7款专属车型在中国市场推出,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2025年,奔驰将持续在“奔驰标准”下拓展“油电同智”的多元化产品矩阵,为中国客户带来超过10款全新和改款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其企业运营。生产方面,奔驰将更广泛地应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在工厂之间规划生产不同车型。奔驰计划在美国新增一款核心豪华细分市场车型;在中国,长轴距GLE SUV将于2026年年中投产。同时,奔驰正携手供应商,通过优化产品规格和零部件设计的方式降低材料成本,以确定可以通过标准化和技术改进来降低成本的部分。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负责财务控制及出行的董事会成员哈拉德·威廉(Harald Wilhelm)表示:“依靠强大的产品力和产品攻势,梅赛德斯-奔驰已经为校准运营平衡点、并在不久将来恢复到两位数盈利水平做好了充分准备。”(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