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竞争持续加剧的大背景下,跨国车企裁员潮仍不可避免。近日,沃尔沃全球裁员的公开消息广受关注,波及到中国区的裁员也刚刚结束。中国经济网记者独家从沃尔沃中国区拿到数据,共涉及283名员工,占沃尔沃在华员工数量的3.5%,远低于此前裁员50%的传闻。
记者获悉,自6月30日起,7月2日结束,沃尔沃中国区用三天时间完成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及人员优化。裁员主要涉及研发,采购,工程制造及相关支持部门,补偿方案为N+3。
耐人寻味的是,只用三天时间完成的裁员,却早已在社交媒体“预热”多时。“大规模裁员”以及“裁员50%”的消息在行业内快速传播,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了一定困扰。
追溯其来源,5月26日,沃尔沃全球发布了一则新闻稿,宣布全球裁员3000人,作为总额180亿瑞典克朗将本增效计划的一部分,还较为详细介绍了这些岗位的分布,这是沃尔沃作为上市公司进行的合规化信息披露。
自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从2009年的33.5万辆,增长到2024年突破70万辆,从收购前亏损6.53亿美元到2024年核心营业利润26亿美元。2021年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上市时市值达180亿美元,截止2024年,吉利持有的股权价值翻了9倍,单笔收益约1150亿人民币。十五年的时间,印证了这是一场汽车史上经典蛇吞象的成功并购案。
当时,吉利还是一家创立不久的自主车企,在国际上尚无声望。为了说服工会,让收购更加顺利,李书福在沃尔沃工厂说出了那句征服西方工会的:“I LOVE YOU。”事实证明,李书福做到了当年的承诺,给沃尔沃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和全新的气象。
但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无法避免,所有车企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一轮又一轮的降本增效和裁员潮谁也不能独善其身。2025年4月1日,沃尔沃请回哈坎·塞缪尔森重新重新担任全球CEO。这位曾经执掌沃尔沃全球多年的CEO,74岁高龄回归,第一件事就是启动了这项节约180亿瑞典克朗的财务计划。这也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以来第一次裁员。
裁员虽然是无奈的降本增效方式,但也是一次组织架构和效率的重塑。“原来我们楼下停车场到早上10点多的时候还有很多空车位,现在9点前已经全满了,明显感觉到大家都更有干劲也更积极了。”一位沃尔沃员工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2025年7月1日起,有车企开始叫停一口价等促销方式。持续两年多的汽车价格战有暂缓迹象,各界期盼汽车行业竞争重回理想。对于已经完成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优化的车企来说,将是轻装上阵投入新竞争环境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