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日益旺盛的需求下,以车企为链主,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更催生出了宁德时代、华为乾崑智驾、地平线这样的产业中坚力量。
从隐身在整车企业身后,到成为整车的重要卖点,供应链的价值开始被公众看到,进一步改变了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从甲乙方到合作伙伴,车企的采购体系正在重建。
事实上,供应链稳定与否对于整车的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新能源车发展初期,芯片、电池缺货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到车企正常交付。在如今激烈价格战中,稳定的供应链也是车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扎根40多年的上汽大众来说,供应链的优化和技术更迭一直在持续。
“一家与几万家”
与传统燃油车繁杂的架构不同,智电化汽车结构更为集中,三电系统、智能化系统占据核心位置,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随之重塑。
传统供应商们积极转型,一批创新型供应商更是快速走上台前,如在动力电池领域,“宁王”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而在智驾领域,鸿蒙智行、Momenta、地平线等则成为整车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

参与度越来越高,供应商企业正快速从幕后走向台前,主机厂与供应商正逐步突破传统供需关系,建立贯穿研发、制造、服务的全流程协同机制,实现合作共赢。
而每一次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的重塑,都少不了上汽大众的身影。上汽大众成立之初,为了推进桑塔纳国产化进程,组建了“桑塔纳共同体”,中德双方共同培育、帮扶、建立起的400多家高质量的零部件企业,拉开了中国汽车高质量生产、产业链体系建设的序幕。
延锋国际总经理臧纯高直言,从上汽大众身上学到了很多标准化设计的理念,“上汽大众对整个国内供应链的建立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今很多头部供应商都参与过上汽大众的早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或间接通过上汽大众进入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有大大小小上万家企业。进入智电新时代,上汽大众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则在不断深化、升级。平台型科技公司—零束科技CEO李君表示:“零束科技与上汽大众的关系不同于传统的链状关系,更多是生态合作伙伴的‘圈状’关系。因为智能汽车不是各子系统的堆砌产物而是整体系统,其背后是软件架构定义硬件架构。”
讲公平、有规则、成熟理性的“卷”
其实无论在传统燃油时代,还是当下智电新时代,对于由千千万万零部件整合而成的汽车来说,供应链是否稳健都极大影响着终端品质的优劣,也就决定着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尤其在汽车产业新格局中,链条中一环出错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好的例子就是曾经的“缺芯、少电”风波。如今的内卷式竞争使这一隐患再度凸显出来,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提到,“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
始终将产业链稳定当作发展基石的上汽大众,并没有受到波及。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在今年初的企业经理年会上强调:“没有一招制胜的法宝,只有把企业形象做正,产品形象做正,用户满意做正,企业效率做正,供应商体系做正,经销商体系做正,企业价值观做正,企业文化做正,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一理念下,上汽大众始终关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成为确保产品品质一致性的重要品控方法论。举例来看,上汽大众供应商如果停止供货六个月以上,之后要恢复供货,或变更为异地生产,或原材料变更,或二级供应商变更研发模具等等,都需要进行重新认证。如果换一家供应商,更必须重新做全套实验。
始终稳定的供应体系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稳定的成本和品质输出,严苛把控质量关的供应体系让零件及整车品质有口皆碑。2024年,在价格战最激烈之时,上汽大众累计销售突破120万辆,其中大众品牌2024全年销量超114万辆,再度斩获合资单一品牌销冠。

对于2025年,陶海龙曾坦承:“2025年可能会比2024年更‘卷’,但是要讲公平、有规则、成熟理性的‘卷’。对于我们内部来说,要持续抓好、抓紧经营质量,强身健体。”上汽大众没令人失望,6月终端销售9.6万辆、同比增长15.1%,完美收官上半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增长2.3%。
“免检”信赖与科创“朋友圈”
40余年的深耕,让上汽大众认识到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更建立起可靠的供应体系。行业中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只要质量标准获得过上汽大众认可的零部件,其他厂家就直接采购,成了名副其实的“免检产品”。
更难能可贵的是,40余年的发展并没有磨平上汽大众的锐度,面临产业新变革,上汽大众依然能够快速转身,与时俱进地联手酷睿程、Momenta、宁德时代、QQ音乐、火山引擎、百度、高通、速腾聚创、阿里云等智能科技巨头,打造新的科创“朋友圈”,为消费者提供全新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也为自己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6月,上汽大众中高端产品矩阵表现尤为亮眼,途观家族终端销量近2万辆,1—6月累计销量9.1万辆;帕萨特家族月终端销量超2万辆,半年累计销量11.7万辆,凸显出品质的号召力。
下半年,在上市十周年之际,已累计销售突破100万辆的凌渡将整装之后再出发;累计收获超过600万名消费者青睐的朗逸,将迎来全面升级的朗逸Pro。作为上汽大众合资2.0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产品,已经亮相的ID.ERA将于2026年4月量产。


上汽奥迪更将迎来双品牌齐出的爆发期,在设计美学、智能科技、性能操控三大维度突破创新的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与AUDI新品牌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将陆续上市,共同开启上汽大众多线加速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