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0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今年前6个月,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产销量均超过1500万辆,同比均实现10%以上较高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分析称,上半年车市的“双增长”成绩单,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领先地位。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企业的进一步发力,将为汽车产业注入持续增长活力。
“期中考”成绩不俗
数据显示,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万辆和29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5%和8.1%,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8%。1—6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产销表现颇为亮眼。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00.3万辆和104.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7%和9.8%,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0.1%,市场占有率达41.1%。截至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
上半年,整体数据表现不俗,与此同时,各家车企也取得不错成绩。比亚迪以超200万辆的销量成绩稳居榜首。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其中,纯电动车销量约为102.34万辆,同比增长40.93%。吉利汽车以140.9万辆的半年销量紧随其后,同比增速高达47%。奇瑞汽车的上半年销量为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奇瑞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6万辆,同比增长98.6%。
造车新势力方面,零跑汽车表现最为亮眼,以22.2万辆销量和44.4%的完成率位居新势力之首;小鹏汽车上半年销量19.7万辆,同比增长51.8%;理想、极氪等车企下半年面临不小交付压力,需实现销量翻倍增长才能达标。
“综合来看,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延续近年来的高质量增长态势,呈现出‘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行’的显著特征。”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成为核心驱动力;出口增长动能强劲,结构优化显著;自主品牌市占率突破新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利润承压与技术创新并存。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强劲,行业业绩普遍向好。这得益于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购买力提升,较低的汽车保有量为市场预留了拓展空间,以及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激发换车需求,诸多因素共同拉动了销量增长。谈及新能源汽车表现强劲的原因,宋向清分析:一是政策体系持续加码,形成全周期支持。二是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形成正循环。三是全球化布局抢占增量市场。中国车企通过“产品出海+本地化生产”双轮驱动,在东南亚、欧洲等实现市场扩张。四是消费需求结构性升级。年轻消费者对智能化、低碳化产品的偏好增强,叠加使用成本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家庭首购或增购的优先选项。
下半年销量上扬可期
今年以来,汽车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扩大汽车以旧换新范围与补贴力度,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对报废或转让旧车后购买新车的消费者给予不同额度补贴;2025—2027年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推进购车指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需求……
多地促汽车消费活动持续铺开:济南在7月1日—7月31日开展汽车消费补贴活动,个人和企业在济南市参加活动的车企购置非营运乘用车新车,最高可申领8500元的汽车消费礼包。7月1日—7月31日,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自然人消费者给予每辆车3000元现金补贴……
展望下半年,宋向清表示,车市核心趋势体现在需求端,预计政策红利释放与库存压力并存。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在7月—12月进入集中实施期,预计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0%~25%;另一方面,5月末行业库存达345万辆,燃油车去库存压力尤其显著。
张翔则认为,传统消费旺季“金九银十”与“双11”“双12”电商节形成消费热潮,12月的集中打折促销将进一步释放汽车购买力;而新能源车全免购置税、以旧换新及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年底到期,可能催生政策窗口期的购车高峰;加之成都、广州车展将迎来多款新车集中上市,为市场注入新鲜动能,多重变量或将共同推升下半年汽车消费。
接下来,车企要如何发力实现销量稳增长?宋向清建议,车企需在以下三方面实现突破:一是通过技术降本和产品创新对冲价格竞争压力。二是深化全球化布局,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构建“第二增长曲线”。三是强化供应链韧性,避免受制于芯片、原材料等“卡脖子”环节。宋向清认为,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巩固优势,推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