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复查新能源车补贴:累计核减8.6亿元 奇瑞辟谣“骗补”

2025-07-15 09: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跃)

工信部复查新能源车补贴:累计核减8.6亿元 奇瑞辟谣“骗补”

2025年07月15日 09: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显示,多家车企实际取得的补助资金低于申请清算资金,主要原因是申请补贴的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车辆未按有关要求上传运行数据,以及不符合行驶里程数要求等。

据统计,2016—2020年期间,汽车行业累计核减8.6亿元新能源补贴,其中奇瑞汽车核减汽车数量7663辆,核减补贴金额超过2.4亿元;比亚迪核减汽车数量4558辆,核减补贴金额超过1.4亿元。有分析认为,奇瑞和比亚迪累计核减补贴金额,占比总数的40%以上,质疑补贴是否正当取得。。

奇瑞汽车对此回复称,此次申报并非企业已经拿到补贴需要退钱,“违规”“偿还”“不当申领”“骗补”“退回”等为不实信息;因“销售终端收款凭证不符合要求”被核减,属于申报中的正常流程,没有违规行为。比亚迪方面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该事件暂无回应。

补贴助推新能源车高速发展 有骗补企业被取消资质

时针拨回至200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由此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序幕;4年后,全国统一的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出台,当时购买一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可获得6万元财政补贴。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7.47万辆,同比增长3.2倍。同时,催生了部分造车新势力,包括小鹏、蔚来、奇点,以及合众新能源等均成立于2014年,由此这一年也被称之为“造车新势力元年”。

当然,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也有部分企业动起了歪心思,玩起左手倒右手的把戏,把新车卖给关联租赁公司,拿完补贴后在停车场“吃灰”。以苏州吉姆西客车为例,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最终该公司被追回全部财政补助资金,并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进入2016年初,财政部等四部门建立联合检查机制,重点核查车辆实际使用状态和数据真实性。随后,补贴政策逐步要求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实时上传行驶数据,对于未达标车辆不予补贴。

为避免过度依赖补贴并促进行业技术升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自 2016 年起逐年退坡,并向高品质产品倾斜。直到2023年1月1日起,延续13年的“国补”时代落幕,行业由此进入完全市场化竞争的“后补贴时代”。

奇瑞辟谣“骗补”,比亚迪暂无回应

此次公示中较为引人关注的,是公布了车企核减补贴金额。其中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核减补贴金额分别达到2.4亿和1.2亿元。此外,北汽新能源和北汽股份也分别有9700万和3393万元补贴金额被核减;东风集团和长安核减超3700万和1300万元。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对比逐年数据发现,奇瑞汽车核减高峰期发生在2019年,核减车辆数达7216辆,核减金额超过2.3亿元,占比2016—2020年累计核减金额的95%以上,主要原因是“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

奇瑞汽车对此回应称,此次审核中,要求销售终端提供相关凭证作为新增补充材料,但在2016-2020年这批车辆销售期间,当时的政策并未要求经销商收集相关凭证。由于申报时间距离实际销售已间隔5年以上,追溯终端凭证存在客观困难。“申报过程中,奇瑞汽车已就这一情况向政府部门提出过咨询,收到的建议是先按照通知应报尽报,由审核程序决定最终是否过审。申报流程没有不当。”

奇瑞汽车强调,在初审公示前,已如实上报了未收集到销售终端收款凭证的车辆清单,没有欺瞒行为。因“销售终端收款凭证不符合要求”被核减,属于申报中的正常流程,没有违规行为。

巧合的是,比亚迪核减高峰期也在2019年,核减汽车数量和补贴金额分别为2604辆和7492万元。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其中包含“不符合行驶里程数要求”的车辆超过1800辆,占比核减汽车总数量的70%以上。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是产业发展初期的有效保障,随着新能源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补贴逐年退坡将更有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工信部复查5年内补贴流向,既是给行业此前的内卷式竞争的一次技术性监管,也或将是让车企开始做好无补贴竞争的准备。(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

(责任编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