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JATO Dynamics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了91%。凭借高质价比优势,中国汽车受到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这股出海热潮也席卷了东南亚地区。7月23日,在雅加达举办的印度尼西亚国际车展(GIIAS)上,比亚迪携旗下子品牌腾势亮相,并正式发布了海鸥车型,进一步丰富了比亚迪在当地的产品矩阵,持续强化品牌影响力。
从欧洲到东南亚,今年以来,中国车企持续以多元布局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数据显示,前6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47万辆,同比增长18.6%。高增速不仅展现了行业的强大竞争力和韧性,也绘就出中国汽车扬帆全球的奋进之路。
出口总量企稳结构分化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总量企稳、结构分化的鲜明特征。从出口产品来看,乘用车依然是出口的主力军,包括轿车、SUV和MPV等车型。其中,SUV车型凭借其越野性能和宽敞空间,成为海外消费者的首选。前6个月,中国乘用车出口突破294.58万辆,同比增长17.3%。
商用车出口也表现强劲,包括货车和客车等。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商用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中国商用车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前6个月,中国商用车出口52.68万辆,同比增长26.4%。
新能源汽车持续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一大亮点。凭借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快速提升。数据显示,前6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7.02万辆,同比增长39.1%。
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认为,今年以来中国整车出口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区域重心转移,从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布局转变。目前,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整车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前6个月,中国整车对亚洲出口145.32万辆,同比增长40.8%;对欧洲出口82.70万辆,同比下降16.4%;对拉丁美洲出口71.96万辆,同比增长21.6%。
从出口国家分布来看,墨西哥、阿联酋和俄罗斯是中国整车出口数量前三位国家。前6个月,中国整车对墨西哥出口27.98万辆,同比增长23.6%;对阿联酋出口22.87万辆,同比增长61.4%;对俄罗斯出口17.95万辆,同比下降62.5%。
另外,中国整车对新兴市场出口量与出口金额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前6个月,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汽车整车283.19万辆,同比增长17.3%;出口额为464.26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对阿联酋、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出口量增幅较大,分别达到61.4%、56.9%、112.7%和97.8%。
“三向突破”拓展出海空间
不过,中国汽车出海也面临着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诸多挑战。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在诸多困难面前,中国汽车出海仍存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汽车企业应通过“三向突破”构建长期增长极,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提到,首先要向海外大型汽车市场要增量,,这是汽车出海的关键增长点。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其中美国、欧盟、印度、日本、东盟、巴西、英国、墨西哥、俄罗斯、海合会、澳新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销量均超过100万辆,还有一些汽车销量达数十万辆规模的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应重点聚焦这些大型市场,谋划针对性策略,逐步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汽车出海规模的快速增长。
其次,要向海外属地化生产要增量。日本和韩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海外属地化生产是汽车出海的必然趋势。吴松泉提到,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已达586万辆,未来5年有望达到峰值,随后将逐步切换为以海外生产为主。属地化生产不仅能规避贸易壁垒,还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
再次,要向新能源汽车出海要增量,抢抓海外市场电动化发展机遇。“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1900万辆,渗透率超过20%,预计到2030年渗透率将超35%。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和产业链方面已具备较强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应抓住海外市场电动化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吴松泉表示。
吴松泉还建议,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制定市场进入策略,重视品牌、质量和售后服务,逐步打造深受全球用户信赖的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