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泰达汽车论坛|安铁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9-15 09: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跃)

2025泰达汽车论坛|安铁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年09月15日 09: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作为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的‘超级载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更是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战略转型的关键抓手,肩负着支撑实体经济升级、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使命。”

9月13日,以“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为年度主题的第二十一届泰达汽车论坛正式开幕。论坛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回顾“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并面向“十五五”提出发展建议。

在安铁成看来,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是我国汽车产业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我国汽车产业延续领跑全球的态势,交出了亮眼答卷。”

一是规模持续领跑全球,综合实力全面增强。2025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实现“量质齐升”,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增长12.7%和12.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增长极,销量突破960万辆,同比增长36.7%;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68.8%,民族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汽车出口429.2万辆,持续位居全球汽车出口首位,国际化步伐全面提速。

二是技术创新加速突破,核心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加速从“成本优势”转向“创新引领”,为汽车先进技术应用和质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混合固液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兆瓦级超充技术落地提速;AI大模型加速上车,上半年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提升到62.1%,技术平权驱动生态重构和产业跃迁。

三是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发展优势不断巩固。我国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关键零部件“供应圈”正在逐步成型,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加快建设,有效化解县域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补能痛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步规范汽车后市场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逐步规范化发展;国际化发展模式升级,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加速,从产品出口向“生态出海”转变。

回顾“十四五”,我国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但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新挑战。”安铁成指出,一是车规级高端芯片等技术存在攻关瓶颈,核心领域“卡脖子”风险未完全消除;二是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但规模化应用和车路云协同能力仍待突破;三是国际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形成,汽车国际化布局遭遇阻力。

面向2025年及“十五五”时期的新任务,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安铁成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锻造汽车新质生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二是平稳推动汽车新旧动能转换,夯实智能网联发展基础,构建产业发展新篇章;三是深化国际化合作水平,促进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塑造产业增效新未来。

首先,把握好“两重”“两新”战略机遇,围绕车载高端芯片、新一代能源动力体系、新型底盘架构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力未来汽车前沿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使用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以汽车为载体推进底层研究和源头创新,带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技术协同突破,破解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实现汽车技术的迭代革新和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坚持“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双轮驱动,通过技术改造、供应链重塑等推动传统燃油车低碳化转型,加快推进汽车税制改革,逐步健全新能源汽车普及背景下的汽车税收政策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座舱、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深度融合,提升车辆辅助驾驶水平,加快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法规体系,以标准化为纽带,加速前沿技术成果转化,探索智能网联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加强汽车产业国际化研究,精准应对国际环境,为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智能网联、碳减排等领域提出“中国方案”,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实现等效互认,降低出口认证成本,提升我国在全球汽车治理中的贡献度;优化国际合作布局,支持头部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通过“技术授权+联合研发”模式向海外输出创新技术,深度融入当地创新生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研发、本地化服务”。(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


(责任编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