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从马力与真皮转向算力与体验,从依赖品牌溢价转向追求技术溢价。”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谈民强,在近日举办的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表示,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必须摆脱“以价换量”的路径依赖,转向以软硬协同驱动全链创新的高附加值模式。

在谈民强看来,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本质是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价值链重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三电系统等原属于豪华汽车的先进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至主流市场。
以智能化为例,L2级辅助驾驶已成为标配,智能座舱覆盖了10万元级别车型,激光雷达也步入高性价比清单。“技术平权在重构消费者对安全、功能与情绪三重价值认知的同时,也引发行业深思,这是否会削弱高端汽车的技术溢价?”谈民强指出。
谈民强认为,高端品牌需打破技术同质化,寻找差异化的技术锚点,挑战在于创新加速度的竞争,也就是技术内卷。当技术扩散周期缩短至一至两年,高端品牌必须回答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新技术转化为不可复制的价值体验。
“这要求企业建立敏捷的研发体系,既要快速引入成熟技术,又要敢于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基础研究。”谈民强强调,未来竞争不再是单点技术的领先,而是软硬解耦、跨界融合的系统工程能力。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成功实现换道超车,涌现出多家高端新能源品牌。“但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汽车的本质是交通工具,安全与可靠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应避免过度宣传和误导用户。”谈民强提醒道。
反观国际传统汽车巨头,凭借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积累正在全力反击。近期,传统厂商如奔驰、宝马、大众等与博世等企业成立软硬件联盟,并邀请英伟达、高通等企业加入,旨在打造“芯片+操作系统”联盟以构建技术壁垒。
谈民强指出,真正领先不仅在于市场规模,更在于是否在芯片、算法、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突破,是否能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技术软件,协同产业链上下游,这才是我们从暂时领先迈向持续引领的关键。
在谈民强看来,自主品牌构建科技竞争力需遵循四大途径,其一,软硬协同,构建芯片、操作系统与算法的垂直整合能力;其二,数据驱动,构建行业数字智能底座;其三,安全升维,构建生态协同的智能防御新体系;其四,生态共建,构建“人-车-路-云-星”全域协同的智能网联新生态。
以软硬协同为根基,通过数据驱动打通价值闭环,以安全升维筑牢信息底座,借生态共建实现系统级协同。“四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中国汽车高端化突破的战略立方体,推动自主品牌从技术追随者迈向规则定义者。”谈民强总结道。(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