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07上市 邓承浩揭秘“673”情缘:每个数字我都如数家珍

2025-09-22 11: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跃)

深蓝S07上市 邓承浩揭秘“673”情缘:每个数字我都如数家珍

2025年09月22日 11: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姜智文

进入“邓姜配”时代的深蓝汽车,正在迈入发展快车道。距离“深蓝汽车2025秋季新品全球发布会”结束仅11天,深蓝汽车南京数智工厂挂牌仪式暨全新深蓝S07上市发布会,便于9月19日紧锣密鼓地举行。

在发布会后接受核心媒体采访时,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表示,“南京工厂的门牌号是673号,旁边就是南京地铁S7号线,深蓝S07的研发代号叫673,这些数字见证的不只是深蓝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所以每一个数字我都如数家珍。”

邓承浩强调,把南京工厂明确为深蓝专属工厂,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后对深蓝最大的支持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深蓝目前除了南京工厂,在泰国也有一座工厂,计划很快在重庆再落地一个全新的专属工厂。”

担任深蓝汽车CEO的姜海荣坦言,入职深蓝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深蓝速度”,短短十来天连续两场发布会,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且整体非常年轻、充满活力,“公司是由一群疯狂的技术理工男组成的”。

邓承浩揭秘“673”情缘

“南京是深蓝的福地,双方有很深厚的合作渊源。早在深蓝进行A轮融资时,便获得了溧水产业基金的投资。”谈及深蓝与南京政府的合作,邓承浩表示,“我出任后不久,就在南京设立了研究院,专注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此后,公司持续将一系列生产与产品资源投入南京。”

巧合的是,自2018年开发技术平台,深蓝第一款车SL03的研发代号是385,第二款车S07研发代号就是673。“我们为S07选生产场地时就选择了南京,并决定新建一座全新工厂,当时得到南京政府大力支持,工厂的门牌号也叫673号。”邓承浩说。

2020年初,南京工厂行政楼还没建好,只有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时任南京工厂总经理对邓承浩说,“你放心,一年后,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工厂就在这里拔地而起。”但邓承浩心里直打鼓,“眼前还是一片沼泽似的空地,真能在一年里建起工厂吗?”

据邓承浩回忆,深蓝推进南京工厂项目时,巅峰时期有400到500人的项目组长期驻扎。“我本人从2022年9月到2023年6月,每周五晚上从重庆出发,大概夜里12点左右到达,到南京后通常先去工厂,周日再拉着行李回重庆。算下来,一年时间我跑了大概40多个这样的周末。”

“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工厂建好后,还第一时间在行政楼的楼下种了一棵树,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现在长得郁郁葱葱。”邓承浩感叹道,南京工厂既见证了深蓝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整个团队的成长。

有意思的是,深蓝汽车南京工厂办公楼建好后,邓承浩发现工厂旁边就是南京地铁S7号线。“673和S7在我们心中,都是深蓝的‘根’,没想到会在这里相会。”邓承浩笑着说。

在邓承浩看来,深蓝汽车南京数智工厂挂牌,意味着自此深蓝和工厂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他甚至立下军令状,“深蓝会坚定地把南京工厂发展好,未来一定会有新的产品来到这里。要把这个工厂干好,这是我们的使命。”

“汽车圈”姜海荣公开首秀

此次深蓝汽车南京数智工厂挂牌仪式,是姜海荣进入“汽车圈”担任深蓝汽车CEO后,在公开场合的首秀。活动现场,姜海荣与邓承浩一起,将全新深蓝S07的钥匙交付给了首批用户。

姜海荣坦言,与生产、研发、动力中心团队座谈的内容非常惊喜,因为团队里藏有太多的黑科技。“这些硬核的技术是我能快速融入公司,并有信心带领团队把业务推向更快发展的核心基础。”

客观来说,作为一位“科技圈”老兵,姜海荣目前对于汽车工厂的理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智能手机生产环节是‘少人化、多机器人’,我原以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会是人山人海,但实际看到的画面和固有认知反差非常大。”姜海荣也承认,“这只是我当前对汽车工厂一些比较浅显的理解。”

姜海荣补充道,除了“人少”,更关键的是整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几乎所有工序、流程管控、质量检测环节,都能通过智能化系统实时同步到云端和终端,每一步都清晰可查、实时可控。

但在谈及创新生态时,姜海荣不禁打开了话匣子,深蓝在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共创;在智驾领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亲自站台;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

此外,深蓝品牌始终保持着开放的理念,如几百项专利已经开放,共享给行业。“构建生态首先需要品牌具备开放精神,同时以开放姿态广泛接纳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产品及产业创新,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姜海荣说。

邓承浩也不乏对姜海荣的赞美,“深蓝的产品力很好,但我们要积极跟消费者沟通,要把价值讲明白,这是我原来不擅长的。”邓承浩说,海荣来到深蓝,是汽车思维和ICT思维的深度融合,产品技术和市场营销思维的深度融合。“我们把深蓝的产品既要做好,也要讲好。”

邓承浩还透露一个细节,姜海荣提出希望深蓝每次发布会后,尽量能有一个沟通会,“他非常在乎和大家的交流”。

“省吃俭用,上华为系统”

作为深蓝南京工厂挂牌后首款下线并交付的车型,全新深蓝S07被寄予厚望,邓承浩甚至不吝称之为“引领再进化”,特别是全系标配的华为乾崑ADS 4 SE驾驶辅助系统引人注目。

据邓承浩透露,两三年以前,余承东总到深蓝来,当时深蓝面临着一个重要又艰难的阶段——如何选到行业顶尖的智驾系统。“余总提到华为乾崑系统成本高,我说再贵也得用,因为深蓝的用户群很年轻,很看重智驾的使用体验。”

邓承浩强调,我们决定把深蓝的动力和底盘高度平台化、规模化,用平台规模经济把动力成本控制在较好水平,然后“省吃俭用,上华为系统”。“当时锚定一个目标,要让15万到20万级别的车用上华为,后来努力拓展到15万以下。”

“今年2月9号,深蓝是全行业第一个提出‘普及全民辅助驾驶’的品牌,比友商还早一些。”邓承浩自信地表示,在这一轮的新品中,深蓝全系产品都具备了高速NOA能力。“我们必须在智能化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线,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深蓝汽车S07全球市场总经理颜秋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去年7月,深蓝S07尝试搭载华为乾崑,如今华为乾崑销量占比达到30%,用户购买行为中乾崑智驾排到前三,这是用户端的需求在扩张。此外,汽车行业智驾普及率提升,以及华为智驾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促使我们下定决心把它真正做到标配。

据统计,全新深蓝S07预售十几天,收获订单超过2万辆。“这个成绩符合我们的预期,深蓝S07重回月销1万辆以上没有任何问题。”邓承浩说,老款深蓝S07经过两年多的打拼产品力有衰退,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竞争力下滑;现在全新深蓝S07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重回巅峰。

“现在不仅要考虑当前,更多是要考虑明年和后续整个S07的产品线持续保持领先非常重要。”邓承浩强调,在技术上,深蓝S07准备了一系列黑科技;在营销和品牌上如何重回巅峰。将来要让消费者想到深蓝之前先想到S07,让S07成为一个IP。

深蓝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深蓝汽车之所以如此重视深蓝S07,是因为后者不仅在国内是销量担当,在全球市场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深蓝早在前年就启动了出海业务,出海的第一款车型就是深蓝S07,最先登陆的市场是泰国。”深蓝汽车品牌总经理李攀表示,今年前几个月,深蓝S07在泰国月销量第一。

今年9月8日,深蓝在海外多个国家同步启动产品上市,S07和S05向全球市场快速铺开。“9月,我们计划在15个海外国家上市相应的产品,这也是深蓝在‘2025年新势力品牌出口销量榜单’中排名第二的原因。”李攀补充道。

在邓承浩看来,深蓝海外业务快速推进,背后的核心支撑仍然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如果深蓝用全新品牌的身份在海外搭建渠道,短时间内肯定没有那么快,但长安在海外已经深耕多年,“海纳百川”全球化根基非常扎实,搭建起一套非常成熟的经销商体系,进而快速推动深蓝门店的落地。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深蓝在全球几个重大市场都发布了深蓝品牌,特别是深蓝S05市场表现非常好。“深蓝S05走向全球化吹响了深蓝出海的全新号角,我现在最痛苦的事情是S05的供给跟不上。”邓承浩道出了甜蜜的烦恼。

据介绍,明年深蓝S05、S07将进入全球更多的市场,包括深蓝S09、L06、L07、G318等产品在海外市场都有很大的机会。“深蓝在这些市场是进行差异化布局,而非全球铺开,比如G318在中东和非洲的机会就非常大。”

邓承浩强调,深蓝正在搭着海纳百川的东风,给全球市场用户供给需要的产品,快速把深蓝的品牌力、营销力、服务力建起来,进而实现产品出海、品牌出海、产业出海、服务出海。

“随着海外经验丰富的姜海荣及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深蓝应该到了‘海纳百川’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邓承浩自信地表示,“到明年,我们希望深蓝在海外市场达到10万辆的销量规模;未来销量占比一半在国内,一半在海外。”(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

(责任编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