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30年之十三:上海大众样板的价值(上)

2014年08月29日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春棉   

    点击进入: 合资30年之一]写在合资企业诞生30周年      

            合资30年之二]全社会激昂向上的1984      

            [合资30年之三]汽车界尴尬难堪的1984     

            [合资30年之四]合资大幕开启的1984    

            [合资30年之五]汽车合资的发起者和拍板人   

            [合资30年之六]为什么是大众?负面的通用   

            [合资30年之七]杰出的汽车人(上)  

            [合资30年之八]杰出的汽车人(下)  

             合资30年之九]中国汽车救赎与激辩(上)  

             合资30年之十]中国汽车救赎与激辩(下)  

             合资30年之十一]汽车合资合作带来什么

              合资30年之十二]合资合作将何去何从 

    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引进技术需要消化吸收,第二个是发展轿车工业特别是建立零部件生产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发展轿车工业应建立在我们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基础上,不能靠散件组装,因为我们花不起外汇。这不是上海一地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问题。

  ——《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1987年12月24日——摘自《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在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有一个汽车企业不得不重点提到,那就是上海大众。上海大众合资的开启,开创了颇具探索性的创新,尤其是50:50的股比模式,合资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几乎是为整个中国汽车合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结构基础。

  50:50股比模式的由来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扫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有关上汽与大众合资的报告上批示:轿车可以合资。从而催生了第一批带有尝试性质的三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北京吉普、广州标致的诞生。30年过去后,上海大众成为第一批合资企业的佼佼者,或者说是最成功的样板。

  邓小平视察上海大众

  回顾历史,中外汽车合资模式的提出,并非是“德国制造”,而是由美国汽车企业率先践行。1978年12月,美籍华人杨汉华向当时的一机部转达了美国汽车公司(AMC)同中国合作生产吉普车的意愿。1979年2月21日,机械工业部部长饶斌、北京市副市长叶林向国务院递交报告。3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做出批示:“经研究,拟原则同意……妥否,请李(先念)副主席、王震、耿飚、(王)任重、谷牧、(康)世恩同志批示。

  在邓小平批示“轿车可以合资”后,有了“尚方宝剑”,合资进程进入实质性阶段。1983年形成了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北京吉普合营期为20年,其中北汽占68.65%,美方占31.35%。

  相比之下,上海大众合资之初,就明确了50:50的股比模式,以公司资本架构最为“公平”的形式,确立了投资双方的地位。被称为“桑塔纳之父”的上海汽车联营公司(上汽集团前身)董事长蒋涛曾评价:从一开始,就创立了企业文化的两个精髓:一是坚持了合资双方的共赢,中德双方共同维护合资企业的利益;二是产品质量,尤其是零部件质量坚持高标准,每一个零部件都要送到德国大众去认证通过。

  正是上海大众“顶层设计”的稳健,第一次让中国汽车业接触到了合资的味道。1998年,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列入规划,汽车合资企业目前已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TOP GEAR是一档风靡全球的汽车节目,其节目组也制作了一期中国特辑。本着节目一贯的英式幽默风格,主持人驾驶并对比了5年前中国产的三蹦子,以及5年后中国产的荣威350和广汽传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普通人在90年代的坐骑是老黄牛和自行车,5年前可以生产有发动机的三蹦子,现在可以模仿着别人生产“还过得去”的桥车。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镜头中,多次展示了上海大众以及桑塔纳,并用一种近乎幽默的风格点评:和西方师傅学艺,5年后,可能全欧洲都要开上中国汽车了。此档节目虽然在无情批评国人“山寨”的方面,但是其准确把握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到自产。而以上海大众为代表的合资企业,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最为关键的元素。(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春棉)

(责任编辑:朱津津)

精彩图片

合资30年之十三:上海大众样板的价值(上)

2014-08-29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黄春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