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股权 中国重汽与曼联姻5年开花结果
自2000年起,国内重型卡车行业出现多种模式共存的局面,而全球著名卡车供应商——德国曼公司入股中国重汽的“技术加股权”模式,引出中国重卡行业第二股合资热潮。
重汽与德国曼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重汽与曼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初。当时,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现为德国曼公司子公司)向中国重汽转让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斯太尔系列重型卡车制造技术。“曼的技术延续,加上双方日常工作交流,使得两家企业的沟通非常通畅。随着中国重汽要在斯太尔技术上进行更新及升级,促成了两家企业在2009年9月签订合作协议”,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
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
2009年10月12日,中国重汽在济南宣布双方合作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协议以中国重汽控股51%、德国曼公司斥资5.6亿欧元(约60.48亿港元)入股中国重汽25%+1股,同时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将包括整车以及欧Ⅲ、欧Ⅳ和欧Ⅴ发动机等在内的技术,在中国境内授权于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
此前,包括奔驰、沃尔沃、雷诺等在内的世界著名卡车制造商,都曾尝试通过单纯技术引进或50:50股比的传统方式,给在中国的合资合作贴上成功的标签,但大多因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符,抑或在品牌及其他关键谈判点无法取得一致而事与愿违。
在经过15轮工作层面的谈判以及5次高层会谈之后,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才达成从资本到技术层面的合作。而这场历时一年半谈判的背后,是两家企业微妙的平衡艺术以及最终取得双赢的结果。
在业界看来,这场合作是中国重卡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或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改变,并在日后成为中国重卡领域合资合作的一个样本。
中国重汽绘图版SITRAK
近5年时间过去,双方的合作处于什么状态呢?于有德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在与曼公司的合作中,中国重汽不仅成功得到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车桥及整车技术,同时学到了产品开发思路、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更学到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实现了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重汽与曼合作以后,在产品层面,无论是从安全性、可靠性,还是经济性、舒适性方面都得了提升”,于有德说。
通过以上四家企业的合资合作案例,人们不难发现,中外卡车企业合作已从最初单纯的引进新车型,到引进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主品牌,双方之间的合作形式也出现一些新模式。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技术转让+股权投资”将成为我国商用车企业和外方合作的主要模式。
从长远意义上来讲,这股合资潮最高的价值也许并不在于我国卡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在于整个产业管理水平,特别是企业在环保、安全、节能等理念,对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贡献的提升。(中国经济网记者 龚磊)
点击进入: [合资30年之一]写在合资企业诞生30周年
[合资30年之二]全社会激昂向上的1984
[合资30年之三]汽车界尴尬难堪的1984
[合资30年之四]合资大幕开启的1984
[合资30年之五]汽车合资的发起者和拍板人
[合资30年之六]为什么是大众?负面的通用
[合资30年之七]杰出的汽车人(上)
[合资30年之八]杰出的汽车人(下)
[合资30年之九]中国汽车救赎与激辩(上)
[合资30年之十]中国汽车救赎与激辩(下)
[合资30年之十一]汽车合资合作带来什么
[合资30年之十二]合资合作将何去何从
[合资30年之十三]上海大众样板的价值(上)
[合资30年之十四]上海大众样板的价值(中)
[合资30年之十五]上海大众样板的价值(下)
[合资30年之十六]带动国民经济高速运转
[合资30年之十七] 不断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合资30年之十八]汽车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合资三十年之十九]带动配套产业大发展
[合资三十年之二十] 永恒铭记 汽车合资30年大事记
[合资30年之廿一]一部桑塔纳与一部产业史
[合资30年之廿二]找寻最大的共同和共通
[合资30年之廿三]南京工厂 联动布局样本
[合资30年之廿四]质量是上海大众的生命
[合资30年之廿五]卡车合资恩怨的面子之争
[合资30年之廿六]卡车合资恩怨的利益之争
[合资30年之廿七]卡车合资恩怨的市场之争
(责任编辑:杨昕艳)
王跃跃
郭涛
郭跃
姜智文
张懿
陈梦宇
龚磊
马瀚明
报道组
欢迎投稿汽车行业各类文章,相关稿件请发至:car@ce.cn。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